高考古诗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 资源简介:
- 约3200字。古诗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一、审题失误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题目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从而答对题、答全题。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唇不对马嘴”,从而痛失分数。例如: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问的正确答案是:“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
许多考生审题出现了失误,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于是有的答成: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有的答成:第一句、五句、六句写动景,第二句、三句、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等等。其实“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而“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是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考生在这里混淆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这两个概念,因而失分。
失误常见的情况还有:表现手法是针对全诗来说的还是针对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考生常常没弄清这些就答题;“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许多考生却大谈特谈思想感情;对律诗诗句的赏析中,有些考生则错把颔联当成了颈联;还有就是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理解错误等。
对策:审题要具备基本的背景知识,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颔联与颈联)和古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审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专注细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