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740字。
高考语文文科加试试题分析与对策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高考语文加试部分目前由三部分七小题构成:文言文阅读、名著名篇阅读、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文言文阅读,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共2题,10分。其中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名著名篇阅读,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共3题,15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多项选择题。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和鉴赏,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做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作鉴赏。1题,15分。
一、文言断句及表述题
1、关于试题的思考
韩愈《师说》中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里的“句读”也就是今天的断句。古人读文章第一关就是“断句”,断句掌握了,意味着对文本的理解已经到了粗通大意的地步。江苏省高考加试断句,体现了对文史类考生的最本质的要求。
高考文言断句选材不是随意的。考虑到其后表述命题需要,文言断句的练习思路要清楚明了,准备充分,又不任意增加难度、随意拓展范围。由于其后的表述题,要能联系旧有知识,所以选文一定是能提供旧有知识联想的选段。例如:考试说明中的选例,断句语段为描写白居易庐山山居草堂的片段,其后的表述题是要求写出作家两篇代表性叙事长诗(琵琶行、长恨歌)以及白乐天所造草堂的位置上的特点。
文言断句后表述题强调调动旧知,需要联想,唤醒知识积累。因为考文科学生的知识与素养,属于考查知识面覆盖要求,不要花太多时间。
2、断句语段猜想。
命题不可能仅仅是以前古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考查的简单翻版,更注重考察学生在文学与历史等交叉点上的思维能力,题目在简单考查文学常识的填空以外,还有以下的可能:
(1)对于文学、文化现象的记忆与理解;(2)对于文本内容某方面的概括、评价;
(3)对于高中所学相近内容的辨析延伸;(4)对于文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评述。
那么我们可能需要重点关注这样一类材料:
(1)类似《史记》中“太史公曰:”其后论赞的形式要高度重视,因为论赞文体叙事紧凑,议论精当,又能联系所学篇章,为考查的好素材。
(2)唐宋诗话或笔记,涉及骚人情怀、生活轶事,也能与所学诗词勾连,值得注意。
(3)文学母题的不同文体素材。如《西厢记》的前故事《莺莺传》,可考元稹;《长生殿》的前故事《长恨歌》,可考白居易。
3、断句技巧
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一)读懂是关键,通读全文,领悟大意,这是基础。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而学生在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不理解就点不断点不好。因此拿到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
(二)、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例如,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断句会有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