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90个字。
怎样进行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广西贺州市信都中学莫月莲
摘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语文就应该突出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单纯以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唯一对象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切实抓好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据有关调查,农村中学因客观和主观因素限制,语文课外阅读需要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农村;阅读;兴趣;指导
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各行各业的基础工具。要学好语文必须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生活、向实践学习,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在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中,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农村中学,因受信息及师资条件的限制,语文阅读教学较注重传统教学,急功近利,课外阅读教学更是不尽如人意。笔者所任教的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极不理想,本人深感要改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落后现状的必要。那么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哪些不良现状呢?如何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呢?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
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
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
(二)、肢解教材式:在农村初中,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老年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而是用一大堆字词句篇章的枯燥、烦琐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自己仍然不会读。
(三)、考点练习式:现在的农村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他们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