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50字。
盘活作文材料:作文备考的最佳策略
为什么多年来简单技术化的作文指导总是不能奏效?制约中学生作文提档升格的瓶颈究竟在哪里?我们从高考阅卷中发现:一些考生之所以说假话、空话、大话和套话,甚至连800字的文章也拼凑不成,主要是因为缺乏材料的积累,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写。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考生作文时感到最头痛的是咬着笔杆子不知道写什么。有考生就坦言,写作文时“找不到写的内容,反反复复就那么点”,“没有材料,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什么,如同走进死胡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没有材料可用当然无法成文了;即使东拼西凑达到了规定的字数,所写的“文章”也一定“惨不忍睹”。倘若拿到考场上,自然难逃阅卷老师的“火眼金睛”。鉴于这种写作现状,我觉得作文训练和备考的关键在于盘活材料。
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方法之一:建立材料仓库
写作的任务就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总结经验、传播知识,服务于社会和生活。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想也是考查考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不管命题形式有怎样的变化,涉及的内容基本都与中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而中学生的生活又大致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从近年来看,高考作文命题特别关注四个主题的内容,即社会热点、人与自然、人生处世和哲学认知。我们不妨围绕这四个主题,注重在生活和阅读中搜集一些典型而鲜活的材料,形成一个作文材料库。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历代名人的,也可以是现实人物的;可以是出自他人的,也可以是自己亲历的;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诗词歌赋;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成篇的美文。为了便于阅览和整理归类,可以将材料录入电脑中,或摘抄在卡片上。这样坚持积累、翻阅与梳理,作文的材料库就会不断地丰富起来,提笔为文自然可以建立起种种联系的渠道,不用发愁无话可说了。
方法之二:探究材料角度
建立作文材料库只是盘活材料的第一步。盘活材料的重要一环还在于探究材料的运用角度。材料本身是多面的,往往人们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忽略了其他的面;而探究出材料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材料,发挥材料的功能。探究的方法就是以材料的中心内容为原点,建立思维坐标,形成纵横、正反、因果等多向的坐标轴。比如对有关“汶川地震”的材料,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多角度探究:
“汶川地震”——毁坏了人们的家园,使许多村庄成为瓦砾;
“汶川地震”——校舍损毁严重,建筑质量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