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复习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16 10:10:0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200字。
  山水田园诗复习学案
  祖因举
  学习目标: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了解其常用的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步骤及常用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古代诗歌的意蕴美,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典型例题
  1、(2008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2、(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二、当堂检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从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中任选其一,对景物描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