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高2009级语文学科高考复习专题资料
- 资源简介:
约145490字。高2009级语文学科高考专题复习
目 录
一、古诗文阅读(渝西中学)
专题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专题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专题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专题四 古诗词鉴赏
二、现代文阅读(电厂中学、渝高中学)
专题五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专题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专题七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专题八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专题九 常见题型总结及规范答题模式
三、语言表达(铁路中学)
专题十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专题十一 图文转换
专题十二 仿句与对联
专题十三 病句辨析与修改
专题十四 续写语段
四、作文(杨家坪中学)
专题十五 审题立意
专题十六 选材(材料丰富新颖)
专题十七 高考作文如何在细节上出彩
专题十八 作文发展等级备考策略
【附】作文“巧开篇”九法
一、古诗文阅读(渝西中学)
专题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条件,即我们常说的“语境”。能力层级为B,理解。
【知识概要】
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古今异义,②一词多义,③活用词,④偏义复词,⑤常见通假字等。
【经典题例】
(一)2005年高考重庆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
B. 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 间:间或
C. 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
D. 颜无子,不克葬 克:能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其解答方法是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准确而无滞碍处即为正确答案。
A项中“责”的常见义就是“索取”“索求”的意思,放在文中合适。此项解释正确;B项中“间”的本义是“夹缝”“间隙”,以后引申为“间或”,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就是取此义,把它代入,正符合文意;C项中的“质”是“典当”“抵押”的意思而并非“质问”,因为无法质问田券,这种解释不符文意;D项中的“克”的常见义是“攻克”“战胜”之义,如《韩非子》“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和成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都是此义,后又有“能够”的意思,这里就是选用这种义项。本句的意思是“有的富人在田籍上并没有登记他们的土地数量,却让别人抵押田契给他达上万亩”。
(二)2006年高考重庆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 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 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B、D三项放入语境,文理通顺。而C项中的“拜”后紧接的是官名,结合语境,并非拜访某官,而是被授予官职。
(三)2008年高考重庆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特:只是
【答案】 B 服:服役纳税。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将B句放入语境,可以得知,景公被晏婴说服,敛葬死尸,给老百姓发放粮食,方圆四十里的百姓,一年时间可以不服役纳税;而不是老百姓不服从政令。
【方法指津】
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秘书长张伟曾撰文《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文中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测试,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不掌握这些内容,就谈不上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因此,文言文试题的段子虽然选自课本以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本以内。”
文言实词复习首先要扣紧课本,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其次文言实词词义有许多推断方法,可以使文言实词复习更能事半功倍。下面举例解说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十二法。
1.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尤其是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示例:(2007年湖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 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 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 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 度:衡量
解答此题,可采取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的方法,那些解释准确而无不通顺之处的选项应是正确的。审视C项中的“倡”为形声字,从人,昌声,本义为唱歌的艺人,引申义为“歌唱”,将词义“倡导”放到语境中去,语意显然不通,而解释为“歌唱”更符合上下文意。故答案为C。
2.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