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90字。
改革语文考试模式
落实语文素质教育
棋杆中学 李凤鸣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题词言简意赅,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即反对应试教育,坚决实施素质教育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然而,实践证明,尽管年年提“素质”,天天谈“课改”,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还是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也不难理解: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通过考试升上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即使是为了学生将来,教师也不得不走应试的路。只要一天仍存在考试,就必然存在应试。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要选拔人才,也确实要通过考试。不同的是,有的教师能在应试的同时比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的则不然。而事实上,学生的素质得到多少提高,大多不能在考试中反应出来。
众所周知,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均明确要求要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诚然,如果一个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强,在语文考试中肯定能拿高分;但就目前而言,语文考试得分只能反应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听说”能力。实际生活中,一个健全的人,书报不一定天天读,文章不一定天天写,话却是天天说。得体的语言表达,小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大可以促进事业交流。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相当具有现实意义,比起读写能力,它的应用范围也更广。而目前的语文测试,显然无法体现社会对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上的要求。
如何能够让考试成绩真正体现学生的水平,体现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我想,这个才是改革的关键。只有考试内容与方式改革了,教师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才会改变。作为语文教师,我愿意作这样一种尝试:设计一种具可行性的试题模式,使该试题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我建议,语文测试版块应由四大部分组成:
1、 口语测试(或者称之为“普通话水平测试”)
2、 听力测试
3、 阅读测试
4、 写作测试
我们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适当地安排分值。本人认为,若试卷总分为150分。口语测试部分应占30分,听力测试部分占20分;阅读部分占40分,写作部分占60分。原因如下:口语及听力都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考核。而阅读能力直接地影响到一个人的自学水平,应占较高分值;写作能力可以全面地体现学生的人文思想深度、思维清晰度、分析能力、学问水平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应该占最高分。
语文测试应该由两次考试组成。第一次考试为一对一的口语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二次考试为书面测试,包括听力部分、阅读部分及写作部分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