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26张。注重基础积累,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案约5990字。
《屈原列传》教案
山东五莲 潘月好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2.理解文本内涵,学习屈原精神。
3.品味精彩语段,体味生命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列传是太史公史传文的“变体”,“以议论行叙事”的特色决定了文本中三处议论是理解屈原高洁人格和正直品行的关键,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仍然是积累掌握的重点。
教学方法:
诵读指导、合作讨论、诱导探究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品赏对联,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1】猜一猜,下列对联歌颂谁?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明确,前三副对联均歌颂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涉及到屈原的志节品行、才能著作等,第四副对联歌颂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创始人司马迁。
出示课题与教学目标:【播放幻灯片2、3】
二、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传主情况。
(一)学生自由谈:对于屈原,你了解多少呢?【播放幻灯片4】
(二)师生讨论明确:【播放幻灯片4、5】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 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三、梳理归纳,积累掌握文言知识。
方法要求:学生对每一张幻灯片上归纳的文言现象作出准确的解释,并能够将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采用提问、订正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学生自己归纳然后与幻灯片上教师的归纳进行对照的形式。
(一)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播放幻灯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