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50个字。
七~九年级课本古诗词集粹
龟虽寿①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神龟虽寿,犹有竟②时。
螣蛇③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④伏枥⑤,志在千里。
烈士⑥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⑦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⑧之福,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选自《乐府诗集》。《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②[竟]终结,这里指死亡。③[螣(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④[骥]良马。⑤[枥(lì)]马槽。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⑦[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⑧[养怡]指调养身心。怡,愉快、和乐。⑨[永年]长寿。
如梦令①
李清照
那是一个多么欢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楞楞全飞起来了。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
常记溪亭②日暮③,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④深处。
争渡⑤,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选自《漱玉词》。李清照(1084-约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如梦令,词牌名。②[溪亭]溪边的亭子。③[日暮]黄昏时候。④[藕花]荷花。⑤[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观书有感①
朱熹
小小的方塘为什么总是这样明净,就像镜子一样,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乃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出。诗人借助这一现象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②,
天光云影共徘徊③。
问渠④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①选自《朱子大全》。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wù)源(现在江南婺源)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②[一鉴开]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③[共徘徊]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④[渠]它。指方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