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60字。
对比例与例对比
编写:彭登联审核:甄怀东曾超武
【训练目的】
1.掌握用正反对比的两个事例证明观点。2.掌握用同一个事例的正反面证明观点。
【范例引路】
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魅力点评]
本文是一篇非常典范的史论,虽仅394字,却说尽了天下兴亡。缘何?原因有二。
一是清晰的结构:作者首先开宗明义提出观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第二段接着庄宗事例证明论点,第三段评论庄宗的兴衰证明观点;第四段归纳引申,推论出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是事例的对比:庄宗前期为得天下,励精图治,意气风发,何其壮哉;庄宗天下得手后,骄奢淫逸,最终众叛亲离,何其衰也!同一个人物,因为其“为”与“不为”,结果大相径庭,从而很好地证明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这个真理!
同一例前后对比,例虽少,但能以一当十,说服力是很强的。请同学们想想看,我们熟悉的人物事例中,哪些可以形成前后期的对比?
【知识钩玄】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思维。通过将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就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使正确与谬误不言自明。
议论文中,比较法可分为三类:一是论据正反对比;一是道理分析时正反对比;一是分论点时正反对比。本节课我们学习“论据上正反对比”,其余以后会讲解。
我们知道,事实胜于雄辩。上节课所学“以详例证明观点”,易以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