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再和千首诗
——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命题说明
余蕾 华清 郭锋 朱莉萍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对中考语文命题考试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在重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积累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
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
这四句诗是湖北宜昌市连续四年来中考语文命题说明的标题,它同样也展现了该市四年来中考语文考试改革的探索历程。
2001年实行开卷考试,废止标准化试题,是“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尝试;2002年在命题思路上变考试为展示,凸现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个性思维,在探索开放式评价规律过程中得以“更吟别韵桃李词”;2003年宜昌市进入课程改革,在中考命题中体现改革精神,关注学生语文素养,是踏歌而唱的“心头语”;2004年教育部“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评价课题组”和“全国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对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和开卷考试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坚信,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是成功的,大胆创新“前路再和千首诗”!
今年,宜昌市语文中考命题的总原则是:全面、准确、有效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体现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继续推进开卷考试改革,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继续重视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积累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命题的基本策略
1.贯彻课程评价核心理念,切实实现三维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这也是课程评价的目标。当然,在语文考试中不能也不应将其简单分割。因此我们在命题中是追求三维目标的随题体现、自然渗透、综合考查。
以阅读一为例,所设的4道小题,在考查文言字、词、句的注音,填充、断句和理解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开卷考试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借助工具书、调动诵读语感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深入领悟作品内涵,以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命题的特色在于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三维价值,引导学生多维度展示发展状态。
再如,关于语法与修辞的教学与考查,是教学实际中争论颇多的话题。对此,课程标准明确表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所以,阅读四第3、4题,我们命题的角度就是通过随文体会和实践运用,学习领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四字词连缀使用的句法特点和作用。
2.依据课程标准,全面体现阶段性评价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