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鉴赏古代诗歌复习教案
- 资源简介:
- 约3320字。高三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考查重点:诗词形象,语言,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
诗歌的形象:1.景物形象2.事物想象3.人物形象
意象的概念:意象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而意象的叠加组合所形成的整体情境,就构成了意境。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i有情,情景交融
常见意象: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松、梅、菊、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萍、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凄苦相联系。
诗歌的事物形象:是被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物象的描写来曲折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所以多为咏物诗,即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咏物诗的解答步骤:
1.这个物象是一个什么样的物象,有何作用
2.物象的基本特征
3.诗人通过这个形象表现得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自己2.作品中描绘的其他人物
鉴赏的角度:
1.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
2.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1.明确诗中的人物形象
2.人物的基本特点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小结: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诗中的事物形象是情中物
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人中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意象中的”意“即景物(事物、人物)形象中所蕴藏着的作者的主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