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0个字。
《社戏》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人物。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悟文中的“我”对美好童年的追忆与眷恋,以及对家乡小伙伴和乡亲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
3. 理解文中结尾怀念罗汉豆怀念社戏的感情和理由。
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并能够把这种体悟与自己的生活感触相联系。
三、本课创新设计的设想及理论依据
《社戏》是鲁迅小说中的美文,内容又是写童年生活的,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全方面地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并力求让学生与作品之间展开对话,体会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共鸣。
四、课堂实录部分是第三课时的内容,下面先就第一、二课时的内容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落实文学常识、生字词,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带领学生一起品读文章。重点是体会看社戏对于文中的“我”的意义,以及这次看社戏前的一波三折,从而为后面的第三课时作铺垫。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轻缓的乐曲、江南水乡月夜画面、江浙一带月夜航船、小伙伴偷豆等)
六、课堂实录
师:我们今天接着讲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上节课讲到“我”随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这里可是我的“乐土”。(学生纷纷呼应)“我”在这里可高兴了,既可以钓虾放牛,又可以不读书。不过令我最高兴的事情还是去看——社戏。
师:但是我们前面讲过,“我”盼望去看社戏的心情可算是一波三折。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我终于可以去看戏了。到了赵庄,戏并没有我想象的精彩,所以我们就乘船会回来。回来的路上,发生了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生:回来的路上,他们去“偷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