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2/6 8:50: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10500字。
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阅读
吉林省特级教师 赵秋羽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品的语言,并通过它来把握诗词的意象,领会形象所蕴涵的精神内涵。这个鉴赏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觉。鉴赏从诗词作品中获取到具体的、感性的知觉形象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第二阶段是感染。就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引发出与诗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也即受到诗作的感染。所谓感染,简言之,就是鉴赏者与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第三阶段是感触。感触,就是鉴赏者读诗时所激发出来的感慨与思考。这可能是对诗词本身形象的感触与认识,也可能是由诗的形象联想到对其他事物的感慨、思考与理解,从而深刻理解诗词主题思想。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研读:(感觉——感染——感触)
那么,解析诗词主题思想的方法有哪些呢?总括起来有“八看”。
(一)归纳诗词主题思想的方法——“八看”
1.看诗题
诗歌的题目有时就是诗歌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它常常起到点明主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因此分析诗题是理解诗歌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据题可知,作者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他乡洛阳因听到一首《折杨柳》的曲子从而勾起故园之情:
2.看作者:不熟的作者有注释,熟悉的作者没有注释。请牢记他们的性格特征。
①李 白——怀才不遇、豪迈奔放。
②杜 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
③白居易——自身不幸、同情人民
④王 维——淡薄功名,热爱自然。
⑤刘禹锡——今昔对比,国运衰微。
⑥李商隐——意境朦胧,有苦难言。
⑦苏 轼——屡遭贬谪,渴望功业。
⑧陆 游——国土沦丧、悲愤慷慨
⑨辛弃疾——抗金救国、恢复中原
⑩李清照——国破家亡、凄凄切切
⑾文天祥——忠贞爱国、宁死不屈
——据此,推知诗词主题与此有关。
例如:2009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主张抗金,却被解官的郁闷情绪,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愤激情感,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评价思想内容,首先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