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说明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12630个字。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三:说明文阅读
专家解读考点
根据课标的相关内容,说明文阅读应该达成的要求如下: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重点评价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考查能否把握阅读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说明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中考常考的内容。所选用的材料涉及人与环境、科技新发现、文化遗产等不同的生活侧面。这些选文往往生动有趣、时代性强,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特别关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话题(如2008年的地震、奥运场馆建设,2009年的卫星相撞、日全食等),还有文化方面的话题,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增加自己科学知识的储备。
典型例题透视
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妙趣横生话钥匙
1.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小小的一把钥匙,与人类形影不离,是我们口袋中的必备之物,也是隐私的守护神,牵系着千门万户的温暖和幸福。可是你知道吗?钥匙的发展历史亦妙趣横生呢。
2.人类最早锁门的方式是用绳子打成错综复杂的结把大门绑紧。解铃还须系铃人,绳结只有打结的人才晓得如何解开。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大帝是利用我们现在所说的“横向思维”,才挥剑斩断了当时著名的弗里吉亚“戈尔迪亚诺难结”。据说解开此结者能统治整个亚细亚。
3.此后,人们发明了锁,当然,钥匙也就应运而生了。最原始的钥匙是怎样的呢?考古人员在位于现在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地区的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宫殿废墟中,发现了一把1.2米长的木制钥匙,这把钥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这种原始的木制钥匙是一种形状类似大牙刷、一头有很多木栓的杠杆。当把钥匙插入锁眼中后,这些木栓就会嵌入锁里同等数量的槽沟中,因此转动杠杆就能打开锁眼。
4.19世纪中期,这种最古老的锁的结构成为莱纳斯•耶鲁发明弹子锁的灵感源泉。后来发明的弹子锁,所用的是锯齿状的扁平钥匙,钥匙边缘是高低不平的锯齿和豁口,而锁芯和锁体内装有5-6个大小不一的金属弹子作为障碍物,需将钥匙作为楔子把弹子置于同一位置才能打开锁。20世纪的锁,大多以这种弹子锁作为模本。
5.近年来,为了提高锁的安全性,逐渐出现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新型锁,比如多孔锁和直边锁等。现在已经出现了电子汽车钥匙、条形码钥匙卡和建立在指纹和眼角膜识别技术上的开锁系统,我们可以用眼睛来开锁,钥匙有望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6.钥匙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还创下了几个“世界之最”呢。
7.迄今为止,世界上锁和钥匙的组合最多的,当属1787年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默发明并申请专利的一种新型套筒锁,它可以有4.7亿个组合。最重的一把钥匙达2吨,这把钥匙长10米,是在2008年由巴基斯坦人制造的。
8.钥匙在物理学史上曾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