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学科中的美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10 22:34:2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90个字。

  谈语文学科中的美育
  ----新沂市进修校孙燕山(Z05102602045)
  提要: 在语文学科中实施美育,如果把美育游离于智育和德育之外,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是以美启真而开发智力;以美储善而完善道德。它们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而又有所区别。
  关键词:  美育区别联系乐
  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但纵观当前语文科的美育尚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对语文科美育的重视不足、对美育和智育、德育的区别与联系认识比较模糊、美学理论的缺失或不系统及在具体实施中方法欠得当等诸多方面。本文拟从美育和智育、德育的区别与联系及美育实施的方法两个方面,谈谈语文科中的美育。
  一、语文学科中美育和智育、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注重智力开发,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了德育的渗透,但却不自觉地在语文学科中忽视了美育,这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其做法失之偏颇。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语文学科中美育和智育、德育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对美育这一概念比较模糊,甚至有少数教师把美育和德育等同起来,混为一谈。
  王国维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第1008页)他指出了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基本分工。朱光潜亦认为“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谈美感教育》)由此可知,智育追求认知的真,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作用于人的知,使之能辨真伪;德育追求伦理的善,侧重思想道德原则对受教者的规范,作用于人的意,使之能趋善避恶;美育追求心灵的美,侧重以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感情,通过培养人的审美素质,达到心灵的完善与和谐。
  另外,智育和德育在本质上是诉诸理性的教育,以受教者对知识原理或道德原则的认识为过程,对其清晰理解为终结。其效应则主要培养人的认同意识,即服从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规律或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而美育在本质上是诉诸感性的教育,把组织和开展以受教者为主体的审美活动作为基本过程,它注重感觉能力、直觉能力的调动和开发,重视对感情的浸染和打动。
  美育能弥补智育、德育之不足,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美育给受教者以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打动,能使其感情得到熏陶与升华。如果说智育和德育侧重于培养人的社会意识,塑造社会人格的话,那么美育侧重于发展人的个性,它弥补了智育、德育欠缺的一面,培养出既有个性又有社会性的健全人格。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对荣辱观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中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遭受挫折和失败,于是内心产生了困惑和痛苦,由此一蹶不振、铁刃钝卷,甚至有些学生采取了极端的做法。这就提醒了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重视美育。因为美育主要张扬人的理想,为受教者展现令人陶醉、迷恋和神往的审美佳境,使他们内心感情上升到对美的向往。解决内心世界中感性与理想、个性与社会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能够同智育、德育一道,最终实现人类心灵的完善与和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