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文学、文化常识典型考题例析
- 资源简介:
约2770个字。
中考文学、文化常识典型考题例析
一、填空题
例1.(2009年浙江杭州)文学常识填空。
①《杨修之死》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
②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 ,同为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
③《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小说家 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等信息的识记,属于比较容易的题型,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即可解决。
[参考答案]①三国演义 ②孔乙己 ③莫泊桑
二、选择题
例2.(2009年辽宁沈阳)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陈毅市长(节选)》主要记述陈毅深夜拜访化学家黄省三,请他参加医药事业建设的事。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作家情况、作品主要内容等基本常识的识记,考生在日常复习中应该注意细节的记忆,区别一些易混点。关于《论语》、鲁迅和苏轼都是必须掌握的重要文学知识,其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而非孔子所作;鲁迅,要牢记其原名、籍贯及人们对他的评价;苏轼,要熟知其字、号、所处朝代等信息。C项,实际上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课本中《陈毅市长(节选)》的主要内容是陈毅深夜亲访化学家齐仰之,说服齐仰之答应主持筹划药厂的经过。黄省三是话剧《日出》中的一个受迫害的小人物,与《陈毅市长》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本题各项中表述有误的应该是“C项”。
[参考答案]C
例3.(2009年山东烟台)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锐犀利,带有讽刺意味。
D.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例如“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选择题,试题材料从国别和时代看涉及古今中外,从体裁看涉及到散文、古诗、散文诗、议论文,从内容看涉及作品的基本内容、文化常识、作家作品、思想内涵、文学手法等。解答此题,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运用排除法即可解决。A项是对《背影》一文思想内涵的阐述,C项说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体裁及语言风格,D项说的是《海燕》一文的“象征”手法的运用问题。试题要求考生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以上三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