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20
- 资源简介:
约3600字。
《陋室铭》教案
淮阴区开明中学 王英俊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以及“铭”这种文体特点。
2.通过反复吟诵,品味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所体现出的节奏和音韵美。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尚节操、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 通过反复吟诵,品味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所体现出的节奏和音韵美。
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高尚节操、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如果给我们在座的同学一次选择自己住所机会的话,我们会为自己选择哪一个呢?咱们实话实说。
师投影两幅画面:豪华住所、清雅居室。
生选择,并述说理由。
师:可是面对这样一间陋室,刘禹锡高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品《陋室铭》,走进刘禹锡的情感世界。
二、知人品文,了解作者生平,解说文体。
师:我们平时常说:知人论事。学习文章也是如此。谁能简要地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生平?
生介绍。师适时评价并投影明确: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师:这就是刘禹锡,那他的这篇《陋室铭》又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不知我们在预习时,发现它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文言文体裁形式上有何不同了吗?谁能为我们说说?
生介绍“铭”这种文体。师评价并投影明确: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座右铭……
三、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古文,尤其是学习这样一篇音韵优美的铭文,我们更应该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文章的意蕴。说到读文,我们首先应该读准字音、节奏,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哪位同学自信地站起来,为我们展示一下?掌声有请某某同学!
生朗读。
师:他读得怎样?字音、节奏把握如何?
生评价。
师:感谢某某同学的评价。古人读书很有韵味,他们自得其乐地去读,一般说来,语气比较舒缓,话完气连,抑扬顿挫,意蕴深长。要做到这些,我们就要把握节奏。
师投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