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 资源简介:
约5380个字。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常作印点评:柳文生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音乐,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朗诵中)
[点评:教师用富有诗意的恰切的语言创设情境,是本课导入的第一大亮点;教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先声夺人,深深打动学生,是本课导入的第二大亮点。]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么好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
生: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
生: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生:我感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学生报以掌声)
师: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
生: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思乡的愁绪。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齐读一遍,注意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
[点评: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深情,整体感知诗歌,总结朗读技巧,为下一步深入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品味赏析,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师: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你能找出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吗?
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非常准确!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生: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