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 16:05: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90个字。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赣榆县实验中学陶珏
  教学目标:
  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3.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带有的一定的文艺色彩
  4.积累有关沙漠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作者是怎样解释“魔鬼的海”和“鸣沙”现象的
  2.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艺色彩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作思路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沙漠,人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来,同学们的脑中会出现哪些与沙漠有关的画面:在一望无际的沙海里,一队骆驼迎着太阳由远方而来;狂风不息,飞沙走石,烈日炎炎,寸草不生的沙尘暴天气……你想了解这些沙漠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让我们一起跟随竺可桢去体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竺可桢
  [设计意图]导语用相关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紧扣课文内容,容易产生共鸣。
  三、整体感知课文:生速读课文
  1.扫清字词障碍,进行字词练习。
  2.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板书: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现象
  明确:“魔鬼的海”是由于贴近地面的气温与上面一两米的温度有高低之差,使光线折光和反射,于是蓝天“倒映在地上”成为“汪洋万顷的湖面”;如果上面的气温比下面的高,远处地面景象便“倒映在天空中”成为“海市蜃楼”。“鸣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而发声的。
  [设计意图]:从全文把握沙漠的奇怪现象及成因,内容浅显,无阅读障碍,可通过自主阅读获得信息。
  四、精读课文:
  1.通过朗读、小组讨论、交流、归纳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师:这些奇怪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板书)
  魔鬼的海:温差和光线的折射、反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