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chm
  • 资源大小: 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0 20:24: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50字。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独到细致的刻画。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体会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作者——?    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透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用文字给他描绘的肖像画,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品读语言,领略极致   (可朗读1、2、3、6、7、8)
  1、文章对一个伟人的刻画你最不能容忍的是哪几句?
  假如你是托尔斯泰的热爱者,面对他的客观缺陷,你将怎样淡化它?
  换种口气说:     换种比喻说:
  2、我来淡化:直接去掉第一段的比喻、夸张修辞,再读,比较效果。 —— 体会修辞的运用
  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比较阅读,体会不同写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2、一个大脑袋上棕红色头发耷拉着。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大驼背,前面的鸡胸给予了平衡。从股至足,整个的下肢扭曲得奇形怪状,两腿之间只有膝盖那里才勉强接触,从正面看,恰似两把大镰刀,在刀把那里会合。宽大的脚,巨人的手。这样的不成形体却显露出难以言状的可怖体态:那是精力充沛、矫捷异常、勇气超人的混合,这是奇特的例外:公然违抗力与美皆来自和谐这一永恒法则。这简直是把打碎后重新胡乱拼凑成堆的巨人。(雨果《巴黎圣母院》)
  东西方对人物外貌描写的不同手法:  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非常平实,如照像一样毫不夸张,而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则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主观色彩浓厚。对卡西莫多的外貌描写让人对美和丑有全新的认识,人性的光辉丑陋的形象也变得高大、完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