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活动课“活”起来
- 资源简介:
约3580个字。
让语文活动课“活”起来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刘夕琴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这是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它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对提高个人乃至全社会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语文以外的任何一门知识学科,同时都是以语文为载体的。教学中,语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也是达到教学目的和学生获得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语文活动课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如果说课堂教学主要是保证学生基本语文素质培养的话,那么活动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首先,语文活动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活动课的正常开展,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培养特长和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开展活动。可以开设书法、实用语法修辞、语言逻辑、影视欣赏评论、乡土文学、民俗文化、中外文学名著选读和中外史话等活动课程。
其次,语文活动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架设了桥梁。个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个性存在的方式,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个性。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课内的、课外的,独立的、集体的,智力的、非智力的……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能够使学生改造、发展和完善自己,体现自身的价值。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语文活动课主要是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语文活动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学科性原则
语文学科是其它基础学科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基础性,一般是指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工具性,一般是指交际功能,具体说,就是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
当前,各地语文教师虽加强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中学语文整体教育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学生的书面语言,还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