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学生鉴赏再创造的想象能力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的弊端,以审美鉴赏和想象心理为理论依据,简要分析了培养学生鉴赏再创造的想象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阐述了培养学生四种想象能力的方法与途径。<br>
<br>
关键词:阅读、鉴赏、想象、教学<br>
<br>
想象是把通过感知把握到的完形或是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件,是人类审美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创造的预备姿态。一个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智力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包括良好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明确的思辨力以及持久的意志力。其中最关键的是想象思维,因为想象是人的生理机制中最宝贵的素质,是以实践经验和丰富知识为基础的形象思维。与之相应,人的想象能力是人的创造性思维中最宝贵的品质,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智慧。对于学生来说,丰富的广阔的创造的想象能力是他完整的审美经验和健全的思维与心理的体现。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培养学生鉴赏性的想象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学鉴赏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素质。<br>
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学鉴赏时,特别强调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只有驱遣想象,才能把学生引入作品设定的境界,获得对作品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思想美的感受。而这也正是美育赋予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被形象凝聚而成的文学作品,需要凭想象来领悟。从某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