咂摸童心的“趣味”——《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22 21:20: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20字。

  咂摸童心的“趣味”
  ——《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案例
  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中学   温晖明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是一篇“小场景”、“小话语”、“小叙事”式的散文,作者汪曾祺以他自己对个体生存的极富有人情味的“凡人小事”向读者展示了其散文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这篇散文结构自由简单,语言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饶有兴味。这样一篇简单质朴的散文,如何把它上生动上精彩呢?这个疑问一直是萦绕在我的心中。同时,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转变课程观念,学会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我阅读了许多教学参考资料,并上网查找了大量有关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最终决定以主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堂上,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大致结构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汪曾祺写《端午的鸭蛋》仅仅是为了怀念家乡的咸鸭蛋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主问题的设计“引爆”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他们发言积极,互动活跃,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光芒,让整个课堂大放异彩。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1:不是,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还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师:那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呢?
  生1:我是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看出来的,这个语段提到了小孩子在端午节时兴挂“鸭蛋络子”,他们把鸭蛋当作了自己心爱的饰物。
  师:很好,你读书很仔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午的鸭蛋>其实反映了作者童年时的生活情趣。
  生2(心情非常急切):老师,我有一个想法。
  师:噢,请你说说看!
  生2: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找的这句话应该被看作是作者童年时的一种乐趣。
  师:那乐趣和情趣有什么区别呢?
  生2:情趣侧重于一种闲情逸志,有情调,而乐趣侧重于一种高兴快乐的心情。
  师:看来,你很会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词语。同学们,你们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