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新闻阅读指导与高考真题解析
- 资源简介:
约4460字。
研究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新闻阅读指导与高考真题解析
孙继成
近年来,某些省市高考以新闻为材料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目陆续出现,也必将成为湖南高考主观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着重考查对新闻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要求考生能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做出自己的评判,通常分值为18分左右,因此,必须注重研究新闻阅读的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以提升考生实用文本阅读的能力。
【考纲要求】
2009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对选考内容实用文本阅读明确规定,新闻阅读是属于实用文体范畴。考查包含三个层级的能力: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三是F层级的探究: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题特点】
新闻阅读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等富有时代特征和时代表现力,着重新闻人物、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但作为考场文本,其时效性已基本不能体现,所选文本可能是近段发表的新闻报道,也可能是“旧闻”。从命题的角度考虑,现场新闻和实录新闻似乎比较适合选作考试文本。设题角度主要集中在结构、语句理解、信息筛选、中心概括和技巧分析等五方面,具体包括如下内容:①对新闻常识的考查,如考新闻要素等。②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及词语的含义考查。③对文章整体或段落内容的分析和概括。④对新闻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⑤对新闻材料运用作用的分析。⑥对新闻社会意义的理解和评价,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用效果的探究等等。
【命题趋势】
从陆续使用的新课标考试大纲来看,命题形式类似于高考试卷中的大阅读题,主客观题可能会同时出现,也可能都是主观题,一般四个题,分值15—20分。命题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地域特色,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理解反映时代风貌的事件,感悟社会发展变化和进步。从选材来看,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新闻的考查侧重于考查:①新闻从什么角度切入事实;②主体部分选择了怎样的典型事件进行报道;③在事件叙述中抓拍到哪些典型细节;④叙述描写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⑤为了凸现新闻价值,切入了哪些新闻背景材料,它们与主体事实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命题思路来看,呈现出侧重整体阅读和重视阅读基本技能考查的态势与趋向。
【答题步骤】
1.查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通过揣摩题意,把握文体特征,辨别记叙对象,即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消息还是通迅。
2.抓准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理清新闻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六个要素,以及主要内容,形成思维背景。
3.寻找行文线索,理清段落层次。领悟新闻的脉络顺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为概括中心意思做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