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纲版总复习《高考考点精讲精析与2011高考预测》第一册
- 资源简介:
约129500字。
第一册 第一单元
课文篇目:《毛泽东词二首》 《中国现代诗三首》 《中国当代诗三首》 《外国诗三首》
I.高考目标与要求 目标明确 直捣黄龙
1.单元目标
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2.考点直击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3.文体
本单元均为现代诗歌
《沁园春 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采桑子重阳》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词人不同一般的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中国现代诗三首》所选录的三首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穆旦的《赞美》)都创作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当代诗三首》选录了郑愁予的《错误》,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该说,这三首当代诗歌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外国诗三首》选录了俄国普希金的《致大海》,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三首诗借助于不同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对美的追求与赞美。4.单元基本能力要求
本单元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从《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看,属于“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范畴;从《高考考试大纲》看,符合“鉴赏评价”的能力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Ⅱ.必记知识点解读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必记知识点详解 精剖细解 入市三分
知识点1:必记辨识字音
1.单音字
2.多音字
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考题1-1 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估量 训诂 轱辘 沽名钓誉 怙恶不悛
B.茶瓯 殴打 讴歌 呕心沥血 死抠答案
C.黄鹂 琉璃 咖喱 离经叛道 不幸罹难
D.休憩 雪霁 修葺 雕栏玉砌 自古迄今
考题 1-2 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试题1-1答案:C 点拨:A项中“怙”读“hù”,“诂”读“gǔ”,其余读“gū”;B项“ōu”“ōu”“ōu”“ǒu”“kōu"’;C项都读“jí”;D项中“霁”读“jì,,其余都读“qì”。 。试题1—2答案:A 点拨:B项“蓦”应读“mò”,C项“卡”应读"qiǎ”,D项“圈”应读“juàn”。
知识点2:必记辨认字形
试题2-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辜负 自欺其人 作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B.提纲 拭目以待 融洽 前世不忘,后世之事
C.精悍 只言片语 奥秘 偷鸡不成蚀把米
D.通牒 寻物启事 汲取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试题2-2 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户籍 利兵秣马 真知灼见
B.浮躁 修葺 瑕不掩玉 黄粱美梦
C.惋惜 勘察 焕然一新 名副其实
D.旷达 斑斓 书声琅琅 陈词烂调
试题2—1答案:C 点拨:A项中“自欺其人”应为“自欺欺人”;B项中“前世不忘,后世之事”应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D项中“百尺杆头”应为“百尺竿头”。试题2—2答案:C 点拨:A项“利兵秣马”的“利”应改成意为“训练”的“厉”。B项“瑕不掩玉”的“玉”应改成意为“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的“瑜”。D项“陈词烂调”的“烂”应改成意为“叫人腻烦的,不切实际”的“滥”。
知识点3 必记辨析词语
1.徘徊•徜徉 辨析:同:都指在一个地方走动。异:“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比喻犹疑不决,还可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书>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例句:(1)王老师在教室门外独自徘徊,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2)他流连自然美景,徜徉在绿树红花中,不由得深深陶醉了。
2.威严•庄严 辨析:同:都是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