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鉴赏》
- 资源简介:
约27000字。
古诗词鉴赏
金考点与对策
鉴赏文学作品的考查,诗歌鉴赏是重点、难点之一。自1993年开始,选材于中国大量诗词曲的“文学鉴赏”试题开始在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固定下来,几经变化,择题的考查方式改为主观鉴赏题型。这是一个突破。尽管分值少了一点,由原先的3道选择题9分减少为5分,且暂不考及现当代诗歌,看似降低难度与要求,实则重在考查鉴赏能力,拉开差距,更有利于选拔人才。面对“主观鉴赏”这一新题型,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能力差的望题兴叹,可能不能写一字一句,因为这不是靠“蒙”的,要将鉴赏的感受切切实实写出来;能力强、鉴赏水平高的同学,尽可以发挥,甚至会一挥而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考查类似于诗歌读后感,相当于写一则短文,能力高下全在表达的文字里。
考试题型发生变化,但高考《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能力要求没有变。第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二,“评玠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定位仍然是在“初步鉴赏”这一层面上。表现在:选取的诗歌是大家热爱的、脍炙人口的,不可能是晦涩难懂、用典较多的。对诗歌的理解一般也是形成共识的,不可能选理解分歧大的诗歌,因为高考试题需要一个统一的答案。
针对这些命题的特点,应该采取哪些应试策略呢?
1.要学习掌握有关诗歌的文体常识,为文学鉴赏奠定基础。同时要努力拓宽知识面,诵读一定数量的诗歌名篇。
2.要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尤其要注意题目材料中所提供的资料,如作家生平、发表时间和背景介绍。
3.学会分析诗眼,从整体上把握全诗,揣摩其内容主旨。整体把握,就要领会全诗的思路、意境,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再根据题干的要求正确解题,切忌断章取义。
4.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诗歌形象。分析语言是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理解了作品的语言,尤其是关键性的词语,才有可能对诗歌的形象进行深一层的判断、评玠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韵律格式、语体色彩等。
5.正确把握作者的抒情方式、写作技巧和风格。具体来说,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艺术风格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诗歌中的妙用,如情景交融、情理相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虚实相生,以及比兴、渲染、象征、映衬等手法,并结合写作技巧具体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
6.掌握诗歌的几个基本类型和各自主要特点。诗歌从题材上分,大致可分为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离别诗、写景诗等。每一类型的诗歌大体有一些共性,好好掌握一些共性特点,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7.注意表达的简明准确。与以往不同的,新题型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鉴赏内容,这里就必然涉及自己的鉴赏语言,甚至书写。鉴赏到位了,但表达不清楚,文章不达意,那是遗憾的。我们认为考生要把它当做写小作文一样,要求语句简明通顺、准确得体,可带一定的书卷气。
名题示例
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