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人物类考题的答题指导
- 资源简介:
约3460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人物类考题的答题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小说和写人叙事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传记类和访谈类文本阅读都会命制一些人物类考题。综观各地高考题,人物类考题题型主要有两种,即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设问的角度很多,但考查的点无非是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鉴赏塑造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探究并解读与人物相关的一些问题。本文仅就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人物类主观简答题作一些答题指导。
一、 鉴赏人物形象
这类试题问法明确,例如2010年全国卷III《保护人》:“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2010年安徽卷《碑》:“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一般都需要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入手来分析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答案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情节(或表现)+特点。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要结合文中的间接描写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要避免以偏概全、不着边际、不符合人物身份等错误。
二、 分析人物心理
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有:(1) 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述;(2) 内心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3) 梦境和幻觉,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4) 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5) 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有时还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人物的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都要与其所表现出的心理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三、 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
试题一般要求考生先指出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再分析作用;也有些试题告诉考生写人的方法,让考生直接分析其作用。例如,2009年安徽卷的“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题时要熟悉描写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文学类文本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叙述、评价(包括作者的叙述评价和文中其他人物的叙述评价)来写人。
三、 探究题
这类题考查考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除了问“主要人物是哪一个”、“写某人的目的是什么”,还有很多,比如,2009年安徽卷问“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2009年福建卷问“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答题时要明确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