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张 超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时刻面临的问题。美国教育学者加里。D。鲍里其在他的《有效教学方法》中也提出了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师”的问题。随着教学的整体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学”也成了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因而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针对语文教学,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具体研究每一篇课文,研究每一篇课文的内在美。我认为,多媒体比较适合资料性强、欣赏性强的课程,而追思性、追问性强的课程最好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同样,在语言欣赏及思考性强的课程,也不宜用多媒体教学。
在人教版第四册中,课文的设置是三个小说单元,两个戏剧单元,一个文言单元。在这六个单元中,涉及到语言分析的课文就占到一半,尤其是现代戏剧单元。以《雷雨》为例,在课文的预习提示中,明确提出了“注意任务语言的个性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教学任务。在笔者的两个教学班级中,笔者采取了两种教学方法:一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雷雨》的故事梗概,特意挑选了《雷雨》这幕戏的电影版让学生观看,但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学生把浓厚的兴趣放在欣赏故事情节上,根本没有去动故事情节以外的文句的脑筋。学课文就像看电影,快乐一阵之后就什么都忘记了。而在传统教学的班级中,虽然学生对《雷雨》这幕戏在细节上不如多媒体教学的班级,但是他们在课文的整体把握和人物语言的丰富内涵都有很到位的理解。同样,在《茶馆》中,在《罗密欧与茱丽叶》中,在《三块钱国币》中,课文的预习提示中都明确提出要欣赏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因此,我认为,在戏剧,尤其是现代戏剧的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教学。
毕竟,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也没有必要非到多媒体教室授课不可,甚至有时候,明明用现成的挂图、投影片、录音带等就可以解决的,也要自制课件授课。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