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案
- 资源简介:
三个课时,约6320个字。
10、《济南的冬天》教学案
课题:《济南的冬天》课型:讲读课时:3课时
主备人:陈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景的方法。
2、领会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3、通过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生动的写景语言。
4、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景物的写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运用形象化语言抓住景物特征描绘美景的方法写片断作文。
三、课前预习
1、读: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做:
⑴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
济()南奇迹()伦敦()暖和()
着()落宽敞()髻()镶()
看()护水藻()贮()蓄澄()清
(2).重点词语注释
响晴:晴朗无云。响亮:这里指天气晴朗、燥热。
温晴:温和晴朗。安适:安静而舒适。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贮蓄:存放、储藏。
澄清:清澈明亮。空灵:清净透明。
(3)、关于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37年,代表作《_____________》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_________”的光荣称号。
4、看:(1)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附录1)
(2)描写“冬”的诗句。(附录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整体感知:
1、分组朗读:体味作者的情感。
2、济南冬天的最大特点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词语回答?本文是通过写济南的哪两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济南的冬天——“温晴”
济南的山:鸟瞰全城济南全景一城山色雪后斜阳
济南的水:城外远山卧雪眠房岸边垂柳绿萍水藻
三、小组讨论交流:
1.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试分析本文如何运用此法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