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湖南省湘潭市第十二中学 张顺湘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会写是语文水平书面表现的最高境界或终极目标。然而,目前在不少老师的作文教学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统一,未能达到这种“最高境界”。虽然众多行家都在探索作文教学之路,也都收获了自己的喜悦,可是作文教学不像数理化那样公式化、定律化,能循规蹈矩,它是独特的个性体验,有时间地点人文环境左右着作者的心灵。如果专门借鉴别人的现成经验,而懒于自己探索,那么,作文教学只能陷入困境而无所作为。
一、作文教学的三种窘境
1、模仿式——找来别人的成书,照本宣科,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然后选篇范文,让学生依样画瓢。“画瓢”多年,虽也有些长进,但是写不出有真情、具个性的文章。据我市作文行家评阅各类比赛作文得知,最难得的是有新思维、新视角、新发现的文章。模仿的结果是失去自我,失支真实,失去作文增知长德的职能。
2、拆卸式——把一篇范文分成开头、主体、结尾;或按各种表达方式搞段落训练。学生学得再成功,也就是一个“拼装工”角色,正如早些年一位大学教授评论某名家作品为“三合一”一样,剪裁别人的好段锦句组装成自己的作文,只能“假、大、空”,公式化,概念化,完全失去了文章本应描绘生活、表现心灵、感悟真理的职能。
3、放羊式——出一个题目,让学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作文教学最无能最无奈的表现。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导”,老师不“导”,学生的“学”就成瞎子摸鱼,力气耗尽,收效渺茫。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拈笔就头痛,是因为腹内空空。这是长期“放羊式”作文教学养成的麻木状态。
二、“下水作文”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专家指出:“语文老师应具有‘三位一体’的能力结构,即融作者、讲师、教练三者的特长于一身,而在这‘三位一体’能力结构中,会写是基础,是前提。”可是语文老师会写,不是天生,也靠习得。“下水作文”即是使语文老师成为会写者的拐杖。叶圣陶先生说:“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