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资源简介:
约3780字。
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广东高州中学 邱桂平
世界上的事物一方面因为具有共性而互相参透,互相联系;一方面又因为具有各自的个性而和其他事物互相区别。所以,世界上纷繁多彩的千事万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文章作为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它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必然把事物中各种异同反映出来。同时,有些作者也常常运用揭示事物异同的方法来加强艺术效果,因此,以显示事物共性和个性为特征的比较,在文章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就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帮助他们分析并理解课文。
那么,比较法在分析课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
一、用比较法掌握课文大意
有些课文,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笔法灵活多变,学生对它们的基本内容常常把握不住,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之点。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常常有一两处“文眼“,使内容或人物形成前后的对照,抓住这个关键之处,前勾后联,往往就全文了然在胸了。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浦夫妇在船上遇见破了产的于勒,这就是关键之笔,以此为界,整个故事分成遇见于勒前后两部分是不言而喻的。《果树园》可以在李子俊女人上场处分为农民乐,地主恨前后两部分。同理,《范进中举》可以通过中举前后的比较,《孔乙己》两次喝酒的比较,《挥手之间》送别前后的比较,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有的文章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作比较,以突出特征来表现中心的。明白这点,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了然了。《白杨礼赞》可以按白杨和北方军民分为两大部分,《菜园小记》可按花园、果园和菜园分为两部分,《蝴蝶会》就可以按大理、昆明的蝴蝶会和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分为两大部分。
用比较法把握文章内容,可以使我们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化繁为简,从整体上抓住文章的基本骨架,在这个基础上,再对这些相比较而存在的部分做条分缕析或补充的工作,应当不是困难的了。
二、用比较法分析人物形象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辩真伪,识善恶,显美丑。许多作者是这样表现或塑造人物的,我们也就可以用比较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用对比分析法。《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范进中举前他对范进极尽嘲笑、讽刺、挖苦之能事,不借盘缠给范进应考,还借机满口污言秽语把范进骂得“狗血淋头”;一等范进中了举,他就左一个“老爷”,又一个“贤婿”,奉承恭维之词不绝于口,又是提肉带钱来贺喜,又是低头替范进把滚皱了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