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读的有效性阅读教学

作者:zhoujuantong  时间:2012/4/16 15:10:06  来源:zhoujuantong改编  人气:624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我结合这次国培的专家观点,梳理了一下平时的心得,连缀成文,。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精心地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
  二、巧妙提问统领全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巧妙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要有整合性
  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教师不断发问,学生忙于作答,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品味、思考的时间。
  2、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课堂老师要尽量少提“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没有思考的余地,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良性发展。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
  三、注重朗读凸显本色
  朗读,语文教学永不褪色的主题。
  从古代的京师太学到乡村私塾以及现代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学,从孔子到陶行知以及当代的特级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教学。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做了具体的要求。我归纳了四点:
  1、渲染情境,让读入境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于亲”。有效的朗读教学便是在读之前酝酿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朗读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带动学生走进文本,掷地有声,字字入味。
  2、适时范读,让读传神
  范读,在阅读教学中,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学生的朗读,它可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因此在课改实施的今天,教师的范读决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的范读应该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应该用在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应该是朗读中学生情感喷发的催化剂。
  3、注重感悟,让读扎心
  读只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朗读与感悟应有机地结合,没有目的地读书,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文本语言的感悟应该有“落日与孤鹜齐飞”的和谐。朗读是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必须立足于感悟文本语言的基础上。
  4、优化形式,让读入味。
  趣味的朗读是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老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因此,我想:让我们的朗读教学多一些自由灵动,多一份诗情画意,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一份幸福。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堂语文课如果只局限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再精彩学生学得也有限,而适当的拓展延伸,构建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朗读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作为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真是任重道远,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而此时,我只是蹒跚在这条追寻、探究的路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