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13届高三(补习班)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0/23 15:38: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2430字。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13届高三(补习班)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稽留(jī)   冻馁(něi)  绯闻(fěi)   呶呶不休(náo)
  B.攻讦(jié)   佣金(yòng)  谂知(rěn)   嘉言懿行(yì)
  C.褫夺(chǐ)    蹩脚(bié)   讣告(fù)    胼手胝足(pián)
  D.逋逃(bū)    挫折(cuō)   下载(zài)   以儆效尤(j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题词   璀灿  寒暄   缉私队    轻歌曼舞
  B.湮没   缘份  针灸   打圆场    动则得咎
  C.宣泄   噩梦  翱游   大拇指    度长絜大
  D.元宵   砥砺  通牒   捅娄子    攻城略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国时的曹植从小聪敏异常,写诗作文倚马可待,著名的《七步诗》就是在嫉恨他的哥哥曹丕的严加逼迫之下,在短短的七步之内创作而成的。
  B.莫言这些年在全球华人中的地位和影响无可厚非,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是他这二三十年艰苦努力的结果。
  C.自从南昌开展行业作风整顿以后,各机关领导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很快,机关作风为之一新。
  D. 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国庆”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级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A.来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我倍感亲切。老师和蔼可亲、要求严格,同学活泼热情、友爱互助。
  B.初阳斑斓而温暖,采桑女起落的素手,正合着禅僧说的:“体露金风”,提篮篓的年轻身影缓缓移动,在时代的风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绪和青春。
  C.我不知道,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兄弟当中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D.通过搜索,我们发现关于世界一流的大学的词条成千上万,而且很多院校——从位于加拿大中部的相对一般化的学术性大学到新成立的位于波斯湾的学院——都自称为“世界一流”。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与宝玉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红楼梦》)
  B.孔子赞扬自己的弟子子路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
  C.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已有28岁的刘备与张飞相遇,与之到酒店喝酒,攀谈,这时,又见一大汉入店,刘备又邀他同坐,问其姓名却是关羽,三人志同道合,便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三国演义》)
  D.爱斯梅拉达以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先是打入地牢。克洛德到地牢里探访爱斯梅拉达,向她表白了爱情,遭到严辞拒绝。次日,爱斯梅拉达被押赴刑场,卡西莫多出其不意地从圣母院教堂顶上飞身而下,救起爱斯梅拉达,把她抱进教堂。(《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郭艳华
  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蕴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感与审美观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对“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也是其能够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物”,诗学注重“感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作为“道”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 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超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总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