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本中“饭局文学”赏读
- 资源简介:
约3740字。
中学语文课本中“饭局文学”赏读
江西省南城一中 张 挥
文人喜写饭局,这从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章中可知。课文里著名的饭局略算过来就有8个之多,即:鸿门宴、兰亭会、秦赵渑池之会、贾母宴黛玉、陆虞侯饭间密谋、王勃滕王阁躬逢胜饯、白居易添酒回灯重开宴、苏轼赤壁泛舟举酒属客等,以前还有一个群英会。为何文人钟情于饭局?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势之所成,那场饭局本来就等在那儿呀,那就是历史和事实呀。看是如此,似又不尽然。君不见,很多时候,文章本意是要写对局,写争斗,写算计,写礼仪,写江湖,写其他事的,但写着写着,就来了这么一个饭局,结果情形顿时改观,最后,文章的精华全落在了这里。文章反倒因饭局而生辉,饭局成了文章的核心,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这就不是用自然而成、顺理成章所能解释得了的。因此,我们就不能简单拿顺势来赏读了。显然,饭局是作者着意为之,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冲饭局而来的。这样,又有人要问了,那到底为何要这样写呢?追究起来,个种原因,无关美味,无关舌尖,无关味蕾,无外乎还是写作的需要!写作上什么需要?写场合、场面、场景的需要!因为,这些饭局关涉着场合、暗扣着场面,支撑着场景。饭局能成为聚集人众的由头,能呈现多方立体的态势,能非常容易地产生氛围。那么,要托举场面,要串联人众,要制造氛围,要写群体形象,饭局就必不可少,就是最佳选择。更何况宴饮相聚本来就是古代相对比较单一的物质生活中最常见、最频繁发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群英会”为例:表面觥筹交错、大笑畅饮,背后却是阴谋算计、明争暗斗、示形诈敌、虚实变易、颠杨倒柳、亦醉亦醒。一场群英会直把周瑜、蒋干等一干三国人物刻画得尽致淋漓,笔法惊呈三挫三愕,起落有致;铺叙承应,层次分明。
再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赵渑池之会。只觉眼前针尖麦芒、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张力十足。其人物意态词锋,神形兼备;擒纵攻守,披沥无遗。然而别忘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其实也是安排在一场简单的宴席中干脆利落地完成的。
细观这些饭局,你还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一、饭局几乎都不上菜,越著名的饭局越看不到菜!而且,只论酒不言菜或重酒轻菜。饭局本身交代都极其简省
比如,陆虞侯饭间密谋那段,极尽谲异吊诡之能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