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三步,透析比喻
——“现代文阅读”隐义透析方法一
高邮市第一中学 胡溢芙 邮编:225600 E-mail: huyyfu@263.net
欣赏文章,我们常会看到作者有时并不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思想,而是将其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是隐义。阅读这样的文章,如果不能把其中的隐义透彻地分析出来,便不能真正理解文意。
隐含的意义是比较难把握的,但只要我们能寻找到一定的方法,很多难点便会迎刃而解。
隐义一般由以下几种情况造成:一是词语具有特殊含义,二是运用比喻表意,三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达情,四是象征手法的运用。针对隐义产生的不同原因,我们应该有不同的透析方法。本文拟就第二种情况,谈谈比喻的透析方法。
比喻相对意思隐蔽,不易一眼看穿,所以,高考命题者十分青睐。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比喻的理解题。如:1994年对“暴发户造谱牒”的理解,1999年《创造宣言》中对“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晴”一句的理解,以及2000年春季高考题《兽•人•鬼》中“文中‘兽’、‘人’、‘鬼’分别指什么?”等题,都是要求解释比喻的含义。
下面笔者就以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为自己减刑》为例,介绍透析比喻的方法。
为自己减刑
余秋雨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看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地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