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4/2 21:23:5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50个字。

  6、《为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织文章,侧重于理想和信念。《为学》一课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文章阐述的“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理解力尚浅,对于文言的学习还缺乏经验,教师除了引导他们学习重点的文言字词外,学习本文,更注重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意味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通译文章。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及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意、领悟哲理;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习理解文中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教学重点:
  1、 诵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之”、“其”等的用法、通译文章。
  2、 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理论论证与实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手段:小黑板
  教学方法:学生与文本对话法、生生对话法、师生对话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译全文。
  教学重、难点:通译全文。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法、生生互动法、师生互动法。
  一、导入新课:(师生、生生对话。3分钟)
  运用激趣法引入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由塞翁失马祸福转化的故事引出,“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
  调动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教师及时做出评定。如果学生答出了难易间的转化条件,那么教师顺势提出“我们学习是否也存在难易之别、相互转化的可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师生对话。3分钟)
  1、文学常识及解题(见课下注释)
  2、生字词读音:逮dài 、迄qì、屏bǐng弃不用、卒zú、鄙bǐ、语yù于富者、恃shì、钵bō、
  三、初读课文:(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学生与文本对话)
  划分句内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吾│一瓶一钵│足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学生与文本对话)
  3、 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生生
  对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