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讲台成为学生的展台——聆听省特级教师叶芳讲座有感

作者:茂华中学 陈政勇  时间:2012/11/7 19:03: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74
  11月1日,国培2012--省教育厅组织“湖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来我县送教讲学,我们潘口中学有幸成为语文学科活动的主场所。在这次活动中,尤其是叶芳老师关于《创设语文高效课堂策略和实践》的讲座,可谓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简出,极富指导性,令人受益匪浅。可以说这次讲座为我们全县大力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探索高效课堂指点了迷津,为竹山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就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谈谈体会:
  叶芳老师在讲到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时强调,要以“学”为中心,以学生学为主,以学生讲为主,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那么我认为,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还课堂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嘴、动手、动脑,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益。”
  身为一线教师,上课、听课已习以为常,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讲台前教师双手而撑,或手捧讲稿,滔滔不绝,间或像钟摆似的在讲台左右来回晃动,至于下面的“听众”感觉怎样,可能个别者已昏昏然欲睡,也全然不顾。其实讲台不应该成为教师的责任田,更不是教师的展示台,它仅仅是教师的一个教学道具。教师的舞台不是讲台,而是整个课堂。
  高效语文课堂需要我们把讲台提供给学生,成为他们的展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生命的原点,我们老师离讲台远点,就会离学生近些。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感悟生命之美的园地。应该充满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生命的温暖。老师远离讲台,就会靠近学生,让距离焕发美感,让学生感觉身边的老师是那么地可亲、可敬、可感,特别是一些做在教室后排、老师的“阳光”难以照耀的地方,更是感触到老师从未给予的关照而格外地在意。这样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讲台前的“孤家寡人”,高高在上。师随生转,生随师动,亦师亦友,心灵相通。教师仿佛是穿针引线的绣花针,在编织着五彩的教育梦想。这样的课堂,彰显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生命的灵动。理想的课堂,应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愉悦,教师应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和学生共同商讨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共享探究的快乐。教师走下讲台,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过程的决定者。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一样是学习者、探索者、研究者,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课堂上教师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时而俯身低沉,时而驻足高亢。穿梭于课桌和学生之间,时时提醒,凝神注视,既不无视心猿意马的学生,也不忽视沉默寡言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老师是那么的在意你,留心你,你能不用心吗?教师始终用情感去激发情感,用心灵去呼应心灵,用智慧去开启智慧,课堂上处处荡漾着智慧的灵气,让智慧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教师走下讲台,而把学生请到上边来,特殊的地位会给他们带来自信,面向所有的学生会使他们敞开心扉。就像叶芳老师在给我们上展示课《望天树》时那样,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在讲台前展示自己,让他们写、让他们说、让他们演、让他们唱,这样的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激情澎湃,这样的课堂会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会为学生搭建展现才华的舞台,这样的舞台会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的舞台上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