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时文美文例文6
- 资源简介:
约40310字。
临沂市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
生命因思考而精彩
——致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
近日看到一则故事,一天深夜,一个物理学家到实验室灯还亮着,走进去一看,是他的学生,物理学家问:“你晚上干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我在做实验。”又问:“白天你在干什么?。”答:“我白天也在做实验。”
谁知物理学家勃然大怒:“我问你,一天到晚做实验,你什么时间用来思索?”
原以为要受到称赞的学生,竟受到了导师严厉的批评,似乎不近情理,可细细思量,又为物理学家的独特的育人思维喝彩。一个没有思考意识的人如何有为?一个没有质量的数量又有何意义?
非常有意思的是,温家宝总理前年在上海同济大学演讲, 谈到学生的独立思考时,也有一段类似的话语:“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思考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生活中处处需要思考。
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者都勤于思考,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支撑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也因思考拓宽了自己的人生。
瓦特看到水开了,在不懈的思考中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经冥思苦想反复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长达十年的思考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因为思考,才有了诸葛亮审度乱世,力挽狂澜,三分天下的壮举;因为思考,才有了苏轼眼观绵亘,灵思妙笔而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知灼见的人生妙谛;因为思考,才有了曹雪芹身遭人事沉浮,谱写巨著《红楼梦》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
唯有思想,才能穿越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需要有一种眼光,有一种高度,将整个世界融入自己的胸怀,而不是蜷缩在世界的某个狭小的角落里,对他人的口号和理念进行神祗般的膜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读书不能习惯于机械的接受,消极的追随。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能当一个盲目的听从者,而要当一个善于考虑问题的思考者。
法国文学家卢 卢梭曾说过:“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是啊,人就像一枝芦苇,平平凡凡,有时候还很脆弱,但是因为人可以思考,这根平凡的芦苇就变得摇曳生姿、优雅美丽了。
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思考就是这树上花朵,树因花朵而飘香;如果说生命是一条小溪,那么思考就是溪上的小浪花,溪流因此得以唱一路欢歌,激一路甘露;如果说生命是一个果实,那么思考就是果肉,果实因为果肉而丰满美丽。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我思故我在,让我们做一根思想的芦苇吧!生命因思考而动人,生命因思考而精彩!
莒南三中高三语文组(2010-4-26)
目 录
时文篇
社会热点 …..4
“灾情就是无声的命令” 4
总理的感人话语…………………………………………………………6
争论:韩寒是不是当代的鲁迅?…………………………………………………….7
(1)批判思维力 …………………………………………………………………………8 (1)公共知识分子学院派……………………………………………………………..9
(3)互联网时代言说方式………..........................................10
被韩寒感动…………………………………………………………………………………10
郑民生现象揭示了什么……………………………………………………………..11
思考篇
哲理思考………………………………………………………………………………………13
如果下个路口遇见…………………………………………………………………13
飞行员的心理测试………………………………………………………………….15
励志美文……………………………………………………………………………………..16
俞敏洪励志演讲……………………………………………………………………..16
感谢生活的磨砺………………………………………………………………………18
人生百味………………………………………………………………………………………21
弯腰拾起的尊严……………………………………………………………………..21
备考篇
习作天地………………………………………………………………………………22
那轻轻的脚步声……………………………………………………………22
保养……………………………………………………………………………..23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23
风景这边独好………………………………………………………………..24
作文研讨
生之一瞬,思之永恒………………………………………………………………25
瞬间与永恒……………………………………………………………………………25
这也是一种永恒…………………………………………………………………….29
瞬间与永恒……………………………………………………………………………30
瞬间与永恒……………………………………………………………………………31
得瞬间就是永恒…………………………………………………………………….31
生命不相信如果…………………………………………………………………….32
社会热点
“灾情就是无声的命令”
——记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这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灾情就是无声的命令,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正紧急行动,驰援玉树。
●二炮部队:科学救援重经验
北京飞往西宁的航班,满眼一片“迷彩”,这是来自二炮某部的救援人员。40多位军官神情庄重,军容严整。他们和我们奔赴同一个目的地——玉树。
“昨晚接到命令,今早就出发,大家积极性很高,要用最快速度赶往灾区。”邻座的大校对我们说。他姓邓。
“汶川大地震我们积累了经验,但高原救灾是一个新课题,以前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4000多米的海拔,气象条件严峻,科学救援最重要。”
邓大校告诉我们,这个飞机上,有7个专家,包括了工程、道路、桥梁、爆破等好几个专业。同时,部队已经抽调了大量大型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液压切割机,这些机械都在待命,只等他们尽快赶到当地,实地调查后确定哪些机械最需要以及需求量。
●志愿者:有序救援不添乱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的任晴也在同一个航班上。她要赶往玉树结古镇的藏医孤儿学校。“直到15日下午才打通校长手机,他说学校情况还好,200多孩子只有一个孩子受伤,现在都在大操场上住宿,安全有保障。”
“我们紧急募集了一笔款,准备在西宁给孩子们买一些食品和水,和其他机构的朋友找车给运进去。”
任晴知道前方很紧张,她说:“我们可不想给当地添麻烦,现在救援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政府力量、部队力量是最强大而有效的,我们志愿者就是要尽力做好自己能够做、能做好的,有序地参加到救援之中去。”
●青海医生:连续作战共克艰
西宁曹家堡机场,一长队救护车停在机场侧门口。青海交通医院的回族大夫马铁军已在这里工作了两天。
“昨天已经运出来350多名重伤员,大多骨伤,他们在当地已经做了简单包扎、固定,现在都在省内5家重点医院接受手术和后续处理。”
“大家都在连续作战,昨晚忙到夜里12点多,好在伤员运到了西宁,这几家医院的医疗条件相当好,上海来的专家已经在给重伤员动手术了。”
马大夫告诉我们,这两天他们在机场接伤员,见到各省的救援队、医疗队在往灾区赶。他说各地都关心着灾区,看到这些景象,心里好激动,也就不觉得累了。“大家来支援灾区,我们心里更有底。”
大地震从天而降,青海玉树这座高原腹地充满活力的县城瞬间坍塌。噩梦来得突然,当很多人还沉浸在悲痛中时,援助之手已从四面八方伸向玉树。最先把手伸出来的,是身穿橄榄绿的解放军。
●第一时间第一速度
青海省军区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组。省军区政治委员段进虎第一时间赶赴玉树灾区,现场指挥救灾行动。
当天,军分区紧急动员除灾区以外5个人武部(称多、曲麻莱、囊谦、杂多、治多)的民兵应急分队750余人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到4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