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ppt269
- 资源简介:
共12张,市教学研究周展示课,课件有创新,图文并茂。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授课人: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张陈 授课时间、地点:2013年10月24日下午 当涂一中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全文的结构,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习描写,揣摩朴素雅趣的散文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3.通过涵咏语段,品秋味,引导学生学习郁达夫式的独特表现自我的写景方法。
4.体味作者作为传统文人独有的文化情怀,感受作品中透露出来的独特的生命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
1.《故都的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领略大自然的多彩多姿,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2.本次市级教学研究周上课的班级是当涂一中高一(2)的学生,学生的基础相对不错。“会读文,识表达,懂雅趣”是学习本文需着力要做的,所以课堂上问题的设置与生成,文本的理解、研读和探究等,要适度考虑到学情,尽量做到“眼中有人”。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朴素雅趣的散文语言的赏析和悲凉情感的品味。
难点:品味秋的独特的意境和趣味以及文化意蕴。
4.本课的学习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在阅读鉴赏,品语言,赏秋味,学习郁达夫独特的审美表达。(这次教学研究周仅完成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侧重在写作,以某个写景段为例,尝试着采用“发现自己的感觉——深化自己的感觉——独特地表达自己的感觉”的思维模式,写出 “有我”之景,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明任务
设置了二种导入方案:
从学生课前阅读的孙绍振先生的一篇思想随笔《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入。
从郁达夫的名言“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和人生的心情”导入。
设计意图:具体依据课前教师对学情的了解而定,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简约即可。
二、熟读课文,理文脉
1.破题,整体把握。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设问:文题“故都的秋”能否换成“古都的秋”?
投影呈现。
相机点拨和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2.诵读,把握文章的内容。
【学生活动】 齐读首段和末端——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与11自然段——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
设问:
(1)作者不远千里赶赴北平,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为的是留住这北国的秋,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有什么特点呢?
(2)课文的第2自然段与11自然段写哪里的秋?作者写出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