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时文美文例文14
- 资源简介:
约54620字。
临沂市中学生
课外阅读资料
临沂四中主办
第114期
(下半月刊)
2014-7
在这样一个无风的夜晚,不去问芳华几何 ,不去想风月几许 ,只想静坐一隅向自己问一句,时间都去哪了?
如果说一篇文字可以代表一种心情,那么一首歌曲就能演绎一个故事。《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像一尾深海里潜水的鱼,穿梭于大街小巷里,多少期许,多少真情,多少感动,唯有化作字字文词、句句旋律。
时间都去哪了?时间留在了回忆的街头,丢在了成长的巷子口……
站在时光的路口,转身回望。昔日青春里残存的记忆早已被风干,而我也早已不再是年少轻狂的模样。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与期许艰难的前行,纠缠在爱与被爱之中。有过欢笑与泪水的交替,有过意欲转身的挫败,有过被现实射伤的迷茫 。但我们傻傻的坚持着,固守着,在纠结中不死不休,在伤痕中越挫越勇。直到某一刻突然发现,自己就这样慢慢的,慢慢的,长大了。
终于知道,原来成长是人生里的一段必经之路,没人能在原地逗留。人生是岁月中一条无尽的路,那些走过的时光也仅仅只是万千行程中的一小段。未来还有多远,需要你我踏上行程去试探。
岁月浅唱,花落无声,时光永远不会定格在某一瞬间。年轮圈圈,书写着故事的变换。一圈,一个故事。一圈,一个起点。
时间都去哪了?时间藏在了父母逐而变多的白发里,刻在了父母步履蹒跚的背影里……
岁月无情的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带走了他们曾经年轻的容颜,也带走了他们曾经的激情和梦想。自己吃着粗茶淡饭,却将美味可口的饭菜留给孩子;自己从不添置新衣新袜,却早早的为孩子准备新衣。自己省吃俭用;为了孩子能上高等学府。为了儿女,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他们默默地把眼泪咽下,把痛苦永远的锁进岁月的年轮。
偶然看到父母眼角的每一段皱纹,看到他们每一丝花白的头发;哦,原来我已经长大了,而他们却老了许多。就是那么不经意的一瞬间,触痛了我那懵懂无知的心。
时间呵,你都去哪了?若你不能停留,那就请带我一起走……
卷首语
时间都去哪儿了……………………………………………………………………01
时文选读
让青春力量创造更好的中国………………………………………………………04
习近平北大考察参加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诗会……………………………… 05
马尔克斯伴中国走出百年孤独……………………………………………………08
马尔克斯谢幕,魔幻世界永存 ……………………………………………………08
马尔克斯逝世,莫言:创作深受“老马”启发 …………………………………09
韩国沉船事故不能跟“服从文化”扯到一起 ……………………………………11
船长先逃,后果才会最严重 ………………………………………………………12
扶人协会,道德良心的“撑腰体”………………………………………………14
从“贪腐父子”看家风不正之殇…………………………………………………15
“布鞋院士”缘何受追捧…………………………………………………………16
中国城镇化对世界或产生深远影响 ………………………………………………17
美文欣赏
日历…………………………………………………………………………………19
经典在左,享受在右………………………………………………………………21
进与退的策略………………………………………………………………………21
等待自己开花的季节………………………………………………………………22
童年的乡村夏夜……………………………………………………………………24
宁静的村庄…………………………………………………………………………25
对得起生命…………………………………………………………………………26
花开的日子…………………………………………………………………………27
心情墨香……………………………………………………………………………29
画一幅早春的雨……………………………………………………………………31
棉花记………………………………………………………………………………32
春暖流年,宁静致远………………………………………………………………33
风的嘴巴……………………………………………………………………………35
咸菜岁月长…………………………………………………………………………35
吊“青年园”………………………………………………………………………38
不沉的船……………………………………………………………………………40
天地苍茫一根骨……………………………………………………………………42
不朽的失眠…………………………………………………………………………43
例文赏析
临沂四中高三年级学生作文选…………………………………………………………44
让青春力量创造更好的中国
2014年05月05日07:42 人民日报 李泓冰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确乎是当代青年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革故鼎新的当代中国,仍然需要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又逢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校园,参加同学们纪念五四的诗会。尽管那场与国运相关的青春记忆,距今已95年,但这个日子,在不同年龄的国人心中,总是那么激情飞扬,喷薄着青春的气息。
95年前,有一群年轻人,为了扶大厦之将倾,救民族于水火,聚集在一起吼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年轻的声音响彻中国、响彻世界,让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穿越百年而犹有回声。这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沉重历史的老大帝国,开始激扬青春的转折瞬间。刚刚剪掉辫子的国人惊愕地发现,原来被漠视的孩子们的声音值得倾听,原来老朽之国在革故鼎新之后,亦有望成为“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的“少年中国”。
近百年间,五四精神从未泯灭。这是一个既洋溢着青春、热血、真诚、悲壮,也掺杂过谬误、平庸、曲折、迷惘的百年。在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百年,会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会有如此奇迹般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个变化还在令人惊奇地持续,它变化的方向、力量与速度,取决于这一代中国青年每一天所作出的每一个选项,在精神与现实的诸多层面。
志在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当代中国,仍然需要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需要不计得失的赤子心肠,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诚然,这一代青年,既背负着梦想,也纠结于现实。在庸常生活的消磨下,是用妥协、麻木甚至算计来走完无聊的人生,还是用理想、坚忍的赤忱去开拓、创造你脚下更美好的世界?先贤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唯以青春之我,方能“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来自这一代青年人的答案,并没有让人失望。5月1日,11名不同高校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发出公开信,“不能再沉默了,不会再沉默了!我们,并肩,向暴恐分子出拳!”青年,就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挺身而出。同一天,上海两名年轻消防员,在救火中被气浪从13楼推出,坠落瞬间,他们手拉着手。他们的牺牲令人痛惜,也让我们感动,90后的青年已经在为父兄的安全赴汤蹈火。人们在转发烈士钱凌云喜欢的一句歌词,“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不曾见过海洋”,这首歌还有另一句词是,“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这确乎是当代青年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鲁迅先生就说过,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我们的社会,既有像红柳、格桑花那样扎根西部的年轻奉献者,也有让教授们痛心疾首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既有埋头从现在做起的改变者,也有陷入负情绪泥潭而难以自拔的抱怨者。
是让青春梦想绚烂绽放,还是让势利因循的野草疯长?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给一群年轻人的回信中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才是青春的正道。
哲人有言,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所谓“三岁之翁,百岁之童”,赤子情怀,不只在于生理年龄,更在于心灵和行为的取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年轻人和年轻的心境都弥足珍贵。唯有梦想,唯有担当,才能创造更好的中国,让青春与理想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习近平北大考察参加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诗会
2014年05月05日00:0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 (记者徐京跃、霍小光)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北京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习近平一直关心着北京大学改革发展和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近年来多次来这里考察调研。
春天的燕园,湖光塔影,绿树婆娑。上午9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展览展示了北京大学文学、历史、哲学、考古学科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和北大图书馆馆藏重要文献,包括《共产党宣言》多种译本。习近平向马克垚教授、袁行霈教授等详细了解人文社科学科发展情况,对北京大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
展室北侧是一座幽静的小院,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从研究室走出来欢迎总书记,习近平快步迎上去,走入研究室,同他促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