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00字。
美国人怎样教语文?
蒋呢
一
2004年8月,同心出版社新出三册一套“中英文对照”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细细看过后,我大吃一惊,惊叹于人家的编排、传授之充满想象力,在“学什么、怎样学”上,程度之高,的确是我们这边望尘莫及的。
从1998年开始,我就参与批评过中国大学、中学的语文教育,它的选文的过时落伍,它的讲解的教条僵化,它的作文题目的空乏高调,它的习题设置的封闭刁钻,它的知识点介绍时的独大武断,以及满纸的意识形态用语、错乱的历史意识、有害的思想情调等等,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今日国文教育的悲惨处境,竟至于20世纪下半叶,很难像它的上半叶那样,一下子涌现出那么多的大师名家了。
不久,我又以《语文教育的尴尬和危机》为题,在《博览群书》1999年第7期头条发表,批评语文教育的困境,引起过反响与回应。
但这些都是属于“破”的那一面的工作,挖掘问题本身只是希望找到症结所在,它是第一步的,并不构成终极目的,关键还得看我们在此基础上,怎样来“建树”一些新的范本。
一两年后,我的师友,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曹文轩、孔庆东,学者、作家孙郁、许医农、吴福辉、摩罗、任不寐、余杰等人,又牵头组织,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做出一套《新语文》读本,一版再版。2003年1月,我们还在展览馆会议大厅,对这套教材进行过研讨。
由于缺少参照,我记得那次会上大家说的都是这套书和纵向的、过去的教材比,怎么怎么好,范文都是新活的、新鲜的,讲解也侧重作品的艺术特色,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热诚欢迎等。没有听见批评的声音。
现在有了同心社的《美国语文》后,我想是可以进行横向对照,找出一些差距来了。
二
读《美国语文》,最打眼之处在于,它同时让我们了解了整个美国文明与文化,是怎样成形、发展与壮阔起来的。
读本按“编年体”形式,先概要介绍这片大陆在各个阶段的历史,那些普通人的历史,真正推进了文明、文化进程的人物的历史,民族、宗教、思想、生活方式产生的摩擦、撞击、交融等。角度是独立的、民间的,突出了这一时期社会的核心问题,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与信息。
譬如,第一课选取的哥伦布的航海日记,说这位民族的“伟大”英雄,探险的动力来自于西班牙国王夫妇提供的有利条件:除了获得他们的资助外,还被授权“统治他征服的所有陆地,并且拥有这些陆地上财富的十分之一”(18页)。
在16到19世纪之间,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