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资源简介:
约3160字。
创新之路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潘艳维
【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时代呼唤着中国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的一系列思维,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创新
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传统教法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发现传统教法已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如下:以教师为中心,抑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课前围绕自我设计的教法手段,把如何“教”好作为研究教法的出发点,机械地实施“教”。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一个权威”进行“满堂灌”“一堂言”,动辄以长者身份说教学生,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不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是一种“强迫”式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效果自然不会好。不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过于注重将知识直接地传授给学生,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这样势必要压抑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就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呆读死记”只会扼杀创造力,更不必谈论创造力的培养了。这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杨振宁教授曾做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很,然而十年后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我们不得不深思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知道,未来世纪衡量一个国家强弱,不只看资本的多少,更要看人才的多寡。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培养大批有独立见解,也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解决对策:
一、教学中创设氛围,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恩斯特•韦伯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发展人格特性,也就是唤起自我活动来培养创造力量。瑞士教育家塞得尔认为,人不但能感觉、能理解,同时是有意欲,能创造,好活动的个体。 由此可见,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来的创造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它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因此进行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创设氛围,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课堂教学本应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只有这确立平等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