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71个字。
静 水 流 深
――浅谈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 张敏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开拓学生思维的基本思路是: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培养、诱发、捕捉写作灵感。三者的有机组合,必然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从而开掘学生的创造灵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作文、创新、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学中,即使是话题作文,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也“谈文色变”,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魏书生老师曾说:“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要寻求这“一百种解决的方法”,就要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向思考,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