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市宝山区一模作文导写
- 资源简介:
约6000字。
2014宝山区一模作文
作文题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
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以上两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题型分析 言论类+组合型
文体要求 议论文
1.言论类供材重在把握言说者的主观目的和言意重点。
2.组合型供材重在兼顾各项供材,通过比较异同、分析倾向、辩证阐发等策略,确定立意。
3.议论文要以说理为主,构成论证逻辑。
二、概念解读
1.关于“不完美”
从人的生理条件看,视力不如老鹰,嗅觉不如猎狗,勇猛不如虎,迅捷不如豹,就生理而言原本就是不完美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有思想。但人毕竟是人,人不能做到像神那样全知全能,还是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现实。有些考生仅仅以残疾人为例来说明人的不完美,这只是一孔之见,不能说明人的本质特点。“人所不能者,即为限制,即为残疾。”史铁生的话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残疾,洞悉人不完美的根本。
就人生而言,美丽的容颜,甜美的爱情,美满的家庭,高贵的出身,富裕的家境,显赫的地位,辉煌的成就……这一切谁能全部拥有?最要命的问题是,你能活多久?
所以,所谓的“不完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绝对的,必然的。
2.关于“完美”
完美的人生不在人间而在“彼岸”、“天国”,这是意念(信仰)的产物,我们无法确证这种完美的存在,而对天国的向往却反证了人间的不完美。
既然完美并不存在,那么,对完美的追求岂不荒谬?
绝对的完美虽然并不存在,但是还有相对的完美,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比较确立起关于完美的标准,这也是题中“更加”一词给我们的提示。完美也带有主观性,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对完美的认识也不相同,比如童年对完美之境的憧憬与长大之后就截然不同。完美还带有不确定性,试看世上多少天造地设、郎才女貌的一对佳人,时过境迁之后劳燕分飞。
所以,人生的种种完美都是相对的、动态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三、两句话内涵分析
1.分析第一句话: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
前半句意在说明人生不完美的客观性,言说者以“本来”一词强调了这种不完美的必然性。后半句强调人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是对前半句人生不完美的客观性的主观超越方式,体现了淡看“结果”,追求“过程”的人生态度。这种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