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90字。
课堂实录——《三颗枸杞豆》
江苏教育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广西防城港平乐一中:兰宏文
【教学目标】
1、珍惜童年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2、生动细致的描写。
【教学实录】
(播放音乐,课前给每一名同学分发三颗枸杞豆杞豆)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发的是什么?
生:(齐声回答)枸杞豆杞豆。
师:生活中你见过枸杞豆杞豆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哪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枸杞豆杞有滋肾水、益精气、润肺、清肝热、明目之功效,主治虚损痨伤、咳嗽、目赤生翳、肝虚下泪、经络虚痛。
师:你是从哪里获得的信息?
生:我从网上查到的。
师:你们知道老师今天为什么要发枸杞豆杞豆吗?
生:我想是因为今天要学习《三颗枸杞豆杞豆》这篇课文吧。
师:说得对。(多媒体出示课题)
师长: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制作了读书卡片。下面,我想请一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
生:(实物投影展示读书卡片)我收集的是课文中的生词。其中,羡慕、高粱、伐倒这几个词要注意字形的变化,高粱的“粱”是“米”字底,伐倒的“伐”不能写成“代”。颓(tuí)唐、一绺(liǚ)、缝隙(fèng xì)这几个字要注意读音。“殷红”的“殷”是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yīn。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我”与三叔的几次见面对话,他对植物观察的仔细程度和他对自己一生的那种深深的悔恨感染了“我”,使“我”的灵魂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激励,学习态度因此发生了变化,使“我”从一个淘气鬼最终成为一位植物学家。
生:(实物投影展示读书卡片)我积累的词汇是冒冒失失、慌慌张张、咣咣当当、飘飘荡荡,颤颤摇摇、歪歪斜斜。这些AABB式词语用得形象、生动、贴切,能体现出少年儿童生动有趣的生活,也概括了小孩子多变的性格,在写作文时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我概括的内容提要是:本文主要讲的是“我”在小树木里快乐的玩耍,以及“我”与三叔的对话使“我”深受启发,开始努力学习。
师:我也找了两个词语:枸杞豆杞的“杞”读“qǐ”不能读成“jǐ”,鲜为人知的“鲜”是多音字,这里读“xiǒn”(板书生词)枸杞豆杞豆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三颗枸杞豆杞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师:文中的“我”现在是什么人?
生:“我”现在是植物学家。
师:“我”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是一个淘气、调皮、逃课的孩子。
师:“我”是怎样得到枸杞豆杞豆的呢?
生:是三叔在临死前托“我”父母捎给“我”的。
师:你是在哪里发现的,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师:三叔托“我”父母捎给“我”三颗枸杞豆杞豆。(多媒体展示)想一想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几个信息,(稍稍停顿)比如三叔为什么要送枸杞豆杞豆。
生:三叔为什么只送给“我”?
生:三叔为什么只送三颗?
生:三叔为佬要托“我”父母捎给“我”?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语段,仔细推敲探索,品味赏析,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并交流读书卡片。
(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师长:下面请四人小组推荐代表展示你们的读书卡片,进行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