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40字。
05年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评点
周俊根
一:陕西
本试卷在保持稳定统一的基础上凸现新课改的特点,亮点很多。
1、重视汉字书写。第一小题是请将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单独设置汉字书写题,重在引导师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体会“汉字王国”的魅力,重视汉字书写,发扬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2、设置自助题型。自助题型,即多题任选形式,设置多个试题,让考生从中选择作答。这样可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照顾了考生的个性特点。这种出题方式不仅降低了考试的偶然性,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利于学生发挥水平。如:“名著题” 让学生从《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平凡的世界》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又如:作文为“二选一”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发挥考生的写作水平,这种做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写作自主权,有利于考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3、材料选择“生活味”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贴近校园生活;”阅读题《迷雾探踪》以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雾”为题材;《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写的中考前一位老师与学生的一段真情故事;作文命题均与学生的成长有关。
4、注重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阅读语段找出错误并改正” “‘推广普通话活动周’综合性学习活动”“读书卡片题”都体现这一特点。
05年课改区试题评点之二:安徽
2005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从总体上看,进一步强化以能力立意的命题趋势,突出素质和能力的考查,体现课程改革的成果和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引导学关心时政、观察社会、关注生活。强调整体感知,进一步加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比重,试题结构除常规的积累、阅读、写作外,增加语文综合运用,且所占比分较大。试卷的第1小题,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是一道反璞归真的好题。这道试题集注音、解释、错别字改正、句子仿写于一体,是对学生语文积累的综合考查。作为文本材料的几行文字优美生动极富哲理,既能提高试卷的文化品位,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陶冶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人生启迪。“语文综合运用”以学生校园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为素材,学生熟悉,也易产生亲切感,乐于解答。现代文阅读材料均来自课外,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综合理解能力,考查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作文命题形式独特,为供文字材料作文,文字材料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诱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的写作提示,扫除了学生行文上的障碍,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写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章。
2005年课改实验区试题评点之三:临沂
本卷按照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要求,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考虑语文命题,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以下特色:
1.结构求新。全卷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积累与运用”,此部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古诗文默写”题型多样,四道题目四种题型:补充型、理解型、语境型、归类型。其它三部分分别为: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这几部分均突出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
2.内容开放。文言文阅读为课内外的比较阅读,现代文阅读均选自课外文章。阅读题的题型设计80%以上为主观题,注意到评价的整体性,重视对学生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意识。
3.理念前瞻。全卷多处融合了新课程理念,如古诗文默写的第4小题,“默写出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家乡的四个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引导学生的关注“乡土情结”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而还暗合了今年台湾多个政党领导人访问大陆这一社会热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第19题命题很有创意,强调语文学习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导向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