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
闲品毛诗——毛泽东诗词阅读随笔
“诗无达诂”,自五十年代毛泽东诗词发表以来,注家蜂起,礼赞纷纭。“文革”中作为唯一幸存之“四旧”文体,仍被广泛引用,家传户喻,或作大批判之开篇引子,或为牛棚中合法之精神享受,可谓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影响所及,熏染了整整两代人。
余谓以功业威望论其诗词,犹多溢美之词;若纯以其诗探索其心路历程及创作功力,仍可有持平之论。于今尘埃落定,浏览之余,或可效白头宫女,闲坐说毛诗。
一 诗与词
毛诗不如词。自云:“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i。就严格意义而言,他应是词人而兼诗人。毛润之,大革命家也,立意多在放不在收。故善为长短句,不擅五言,七言尚可,犹谓“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ii。二十至四十年代投身革命,多作壮词以抒奔腾之气;江山定鼎后,词风欢快和畅;至五十年代中期,劲气内敛,多攻七言以规范心胸,但五言仍无突破;六十年代中苏论战及党内七千人大会后,革命造反精神重新萌动,长短句增多。长短句是其桀骜不驯性格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标志。
二 各期风格
早年诗词多才气,壮年诗词多霸气,晚年才气渐衰,霸气犹盛,戾气渐出。早年及中年多抒激情,多色彩、层次,多绮思丽句,意境多具象之美;晚年雄视天下,好咏志,喜哲理、典故,好为大言俚语、意境多抽象,类似政治宣言。最后之词作《念奴娇.鸟儿问答》,以“不须放屁”入词,其非戾气乎?末年久病,诗心已死,请人为之诵读《别赋》、《恨赋》、《枯树赋》,其心境可想而知。
三 楚人楚辞
毛润之,楚人也。自云:“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iii细品其风,多豪放而少婉约,巡天蹈海,浩然长歌,犹是《楚辞》之流亚。作品中以婉约传世者,仅《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与《卜算子·咏梅》三首。
四 气韵
毛之诗词气有余而韵不足,晚年尤甚。作品中气韵皆备者,当推早年《长沙》与中年《雪》两首《沁园春》,后者气已稍稍欺韵。定鼎后作品,韵美者为《七律.答友人》,至《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则纯以气胜矣。
五 境界
王观堂将诗词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毛润之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作品多为有我之境。
六 动与静
毛诗画面多动感,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是静中有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