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30 18:02:1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字。

找寻失落的精神家园
—谈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
长春市希望高中
张冬颖
每一民族都是广袤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又都以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为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世界在不断走向融合的时候,当我们在不断反思过去、畅想未来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发现我们失落了我们精神家园,失落了中华发族所固有的人文精神。
(一)格调高致,韵味缤呈,中国古代的人文追求
西方世界曾标榜人文精神是他们的民族特质,以十四——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为契机,大胆追求个性解放,探索自身价值,追求极端的自由。这场变革的确给西方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但是我们应看到西方的人文精神带有偏激性,片面性,其极端追求个性自由往往是作家走向唯心,其认识世界也往往是形而上学。而与此相反,我们国家才真正具有人文化底蕴。苏轼曾说要“穷则独善起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这位旷世文豪的话语中实际上已经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追求。“穷则独善起身”这种思想正是老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的集中体现,而老庄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遵循自然法则,去除功名利禄之心,摈除主观世界的制约,让身心完全与客观世界交相融合,弘扬自由,这正体现了一种人文的关照,其合理的内核实哲学思想“治心”;“达则兼济天下”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治世”,在儒家思想的关照下去挽救社会,这表面上看来是束缚个性。但细想来“入世”的目的或者说参与社会的终极价值取向也是实现自身的理想,使自身的创造力得到全方位的发挥,其核心仍是个性的追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生命自由。因此从我们国家的文化渊源来看,中华民族不论是在“仕统”精神的支配下,还是在老庄哲学的感召下,其核心都是人文精神,是从两个层面上的殊途同归。因此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一切的文学创作,一切的文化现象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这种个性特质和文化底蕴,它的最终理想诗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生命关怀。
(二)错位思考,异从盲从。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匮乏
几十年语文教学改革和反思中,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已有语文教学的弊端。那就是:从效果上,少,慢,差,费;从内容上,假,空,浮,板;从文化积淀上,浅,弱,盲,浮;从未来需求上看,残,旧,贫,缺。学生没有在十二年的语文课上真正领悟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育充满了功利色彩,完全成为政治的附属。教育目的,教材,教学方法,教育评价都打上了功利化的烙印。而这种教育的失误给教育和社会带来无穷的危机和隐患。首先,片面功利化的文学教育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感情日趋冷漠。我们的文学教育多围绕政治来进行,语言表达没有一丝调和,除了赞美就是揭露和批判,缺少温馨的人情和平和的心态,学生习惯于用一种绝对对立的眼光看待他人和世界,逐渐变得冷漠,狭隘和刻板。其次,影响人的思方式和言语方式,进而影响人对世界的感悟。由于我们的教育缺少超越一国一族的开放意识,学生学到的是狭隘的文学,必然造成思想感情的严重贫血,学生无法拥有丰富的精神空间,思维方式和言语方式越来越意识形态化,失去了鲜明的个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