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述要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3 20:26: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200字)
高考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述要

上海市曹杨二中 张卓勇
 
  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不仅是因为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果从广上说,加上古诗词鉴赏及默写、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等,文言文阅读题占阅读题量几近一半,可以称之为阅读卷中的"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对我们整个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
  有位专家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汉语言学习好比一棵大树,文言文学习是这棵大树的根须,现代文学习则是枝干和茂密的树叶。文言文的学习(主要指阅读)对于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文言文阅读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努力学好它,并以它为工具达到高考的能"阅读浅易文言?quot;的要求。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不是很高,对掌握古汉语知识的要求也不多,阅读文言文的技艺也并不复杂,因此,文言文阅读可以作为考生在高考中获取分数的突破口。
  有考生会问,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言文阅读上一个新台阶,在高考中尽量多得分。
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然而又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文言文的学习和语文的整体学习一样,积累是个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很难有什么明显的提高和突破,所谓在量变的基础上达到质变恐怕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我这里谈的积累,是指精读100篇以上的名篇名段,所谓精读就是既做到字、词、句三落实,又能对全文(段)的整体意思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阅读。浏览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不能称为积累。临近考试的最后一段时间,可以把以前的做过的文言文阅读语段找出来,借助工具书(如《学生古汉语辞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来精读,也可以精读一些高中语文课本中H、S版共有的名家名篇,"临阵磨枪",也许有一定的好处。
  再就是迁移问题,所谓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以自己读过的文言作品中有关知识,来解决未曾读过的文言作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只会精读的考生,只能是读一篇会一篇,而懂得迁移的考生,却能读一篇会数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鸿门宴》中?quot;沛公且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句子,我们知道其中的"从"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跟从",那么我们读到《左忠毅公逸事》中的"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时,其中的"从"不也就可以从使动用法上去理解吗?当解题时,碰到"(李贺)恒从小奚奴,骑駏驴……"(《李贺小传》,恒,常常;溪,奴仆)中的"从",其用法和意义不就一清二楚了吗?再如,我们已经知道"诸"有一种兼词的用法,即"之于"或"之乎"的合音,那么我们读到"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和"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中的"诸",不就应该很自然地想到用"之于"来解释吗?这就是迁移。当然,迁移需要体会,需要记忆,需要感情。
  积累和迁移,这是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高考考生在考前复习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两个问题。
  二、在考试前,系统地梳理一下文言文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要淡化文言文"言"的成分,要重视"文"的阅读,高考命题也有"功能性分类",即偏重"文"的理解,淡化"言"的知识的命题趋势,但是?quot;文"是建立在"言"的基础之上的,在"言"上基础薄弱或知之甚少,"文"岂不成空中楼阁?因此,淡化"言"不代表放弃"言",打好"言",即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根基,才能真正理解、分析、评价、鉴赏文言文的"文"。
  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重在积累,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学习和阅读的"本"。但是,到底这个积累的量是多少,教材和考试说明,都未作明确规定。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积累400个以上的常用的文言实词,应该能够比较从容地"阅读浅近的文言文"了,最常用的文言实词可以参照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必须掌握的150个文言实词。 
  在文言实词的积累中,应当充分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古今异义词的辨析可以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强化、弱化、双言化、感情色彩的变化、名称说法的改变等方面来考虑。例如:除,古文台阶、授官等,今义消除、除去等;再,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再次;购,古义悬赏征求等,今义购买;观,古义景观、道观(guàn)等,今义观看、观赏等。在理解词义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用今义来解释。其中还要注意一些"貌似"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一些词语的意义。例如:中国,指中原地区;地方,指土地方圆;明日,泛指第二天;故事,指旧时发生的事;还有如"其?quot;"可以""至于""聪明""爪牙""卑鄙""感激""智力""指示""妻子"等等,它们和现代汉语对应的双音词都有明显的区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